|
 |
ANS: |
看東西”霧薩薩”是中老年人常見的毛病,多數人是因為白內障或乾眼症,但是如果您本身有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『三高』,或是青光眼的病史,建議您定期找眼科醫師檢查視網膜,否則您可能患了『眼中風』而不自知。
近日一位56歲男性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就診,主訴最近一年常常覺得右眼視力模糊,時好時壞的,起初他以為是白內障惡化,並沒有特別在意,自行到藥局買治療白內障的眼藥水點,直到新陳代謝科醫師建議他到眼科檢查。
經病史詢問後發現該病患本身患有高血壓及糖尿病。在門診之初步檢查,發現患眼僅有輕微白內障,但最佳矯正視力僅剩0.1。進一步散瞳檢查患眼視網膜,發現有視網膜火焰狀出血、棉絮狀白斑(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壞死)以及黃斑部水腫,經螢光眼底攝影檢查確認視網膜微血管網尚無嚴重壞死,診斷為『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』,就是俗稱的『眼中風』,接受治療後兩周,患眼之最佳矯正視力恢復到0.8。
眼中風可以分為動脈及靜脈的中風,其中靜脈的中風又可分為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,及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,病因主要是因為視網膜靜脈受到壓迫,或是血栓阻塞,導致靜脈血液回流不順傷害血管壁,造成視網膜出血及水腫,若是水腫影響到黃斑部,則會大大的影響視力。
從流行病學來看,在中老年人的盛行率約1~2%,其中有一半為65歲以上的長者,男女差不多,發病時輕者無症狀或視野缺損,嚴重者導致視力模糊甚至青光眼。相關危險因子則包括年齡大,有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者,高血壓,高血脂,糖尿病等三高族群,有青光眼病史者,其他像是抽菸,缺乏維他命B6及葉酸者也有較高的發病率,而適量的酒精攝取則可以減少風險。
現行的治療方式主要包含以雷射治療黃斑部水腫及視網膜新生血管,眼內藥物(類固醇、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)注射治療黃斑部水腫,以及手術治療。
|
|
|
|
|
|
|
|
|
 |
ANS: |
遠視是一種看遠的度數,而非『千里眼』。
遠視的眼球直徑較短,故看遠看近可能都不清楚,且遠視度 數高時,看遠則需配戴凸透鏡矯正,否則眼睛容易感覺疲勞。
而老花眼是因為年過四十,因水晶體硬化,眼睛生理調節看近的功能減弱, 造成看近時工作困難。
所以有老花眼的人,看遠的視力不佳,可能是因近視、遠視或散光度數造成的,因此遠視和老花眼是 不同的。
|
|
|
|
|
|
|
 |
ANS: |
年過40歲以後,老花度數漸漸出現,近距離工作或閱讀時「沒有戴」(非不需要)老花眼鏡的情形,有以下三種:
★兩眼均為近視眼:
a.近視度數較低時:以近視100度為例,兩眼裸視力約0.6,在近工作時,大都足夠使用;
或是把近工作距離拉大一些,光線亮一些,這樣也可延緩數年老花眼鏡的需要。
b.近視度數較深時:則可把「看遠用」近視眼鏡直接拿下,以便利近工作。
★只有一眼近視:正常眼用來看遠,近視眼則用來看近的工作,但可能會出現視差而造成眼睛疲勞或頭痛的現象。
★該戴老花眼鏡而不戴時: 近距離工作時眼睛容易酸澀、疲勞,這也是造成頭痛的原因之一。
|
|
|
|
|
|
|
 |
ANS: |
新生兒出生後一週內,約有一半左右的嬰兒,因為鼻淚管仍未完全通暢,所以有淚液溢出之現象。
到一個月大的時候,百分之九十的嬰兒都已不再溢淚。
但仍有百分之十的嬰兒,其鼻淚管仍然狹窄,淚液排流不暢,進而引起淚囊炎。
嬰兒淚囊炎在早期可以先按摩淚囊,並將膿樣物擠乾淨,並點些抗生素眼藥水。
大於六個月的嬰兒若持續有溢淚問題,則需由眼科醫師施以「淚管沖洗術」,將狹窄之鼻淚管通開,以利淚水排流。
|
|
|
|
|